ku酷游·万州体育场:一座城市的体育图腾
晨光刚爬上万州体育场的看台,塑胶跑道上已传来脚步声。退休的张大爷握着保温杯慢跑,汗珠滴在红色跑道,像撒了把星子——这是他坚持了十年的早课。远处草坪上,少年们追着足球疯跑,笑声撞在围栏上,惊飞了栖息在看台缝隙的麻雀。这座矗立在渝东大地上的体育场,从不是冰冷的钢筋水泥,而是万州人刻在骨子里的“生活仪式”。


一座建筑的时光褶皱
1992年,当第一锹土落在荒地上,施工队的号子便成了这片土地最早的乐章。那时的体育场还叫“万县地区体育场”,看台是裸露的水泥,没有座椅,人们自带小板凳挤在台阶上,却比任何豪华场馆都热闹。1995年正式投用后,它见证了太多高光时刻:甲A联赛的呐喊、中超赛场的欢呼,甚至国际友谊赛的掌声。最难忘的是2018年那个雨夜,重庆斯威主场迎战强敌,球迷裹着雨衣喊到嗓子嘶哑,进球时烟花在暴雨中炸开,雨水混着泪水,把青春浇得更亮。那些夜晚,我们不是观众,是同呼吸的战友。
平凡日子的诗意栖居
傍晚六点,体育场褪去白日的喧嚣,换上温柔的暮色。足球场上,少年们的皮鞋蹭过草皮,留下一道道浅痕;篮球场边,阿姨们挥舞红绸子跳广场舞,裙摆扫过地面,扬起细碎灰尘;健身区里,年轻人举着杠铃,肌肉线条在暮色中闪着光。这里是免费的“城市健身房”,也是邻里相见的客厅。王阿姨每天来打太极,说“这里的空气比公园好”;小宇跟着爸爸学踢球,梦想成为职业球员;外卖小哥送餐路过,总会停下来看两眼,然后笑着摇头继续赶路——每个人都在这里找到自己的位置。
时光里的温暖印记
看台角落的涂鸦还留着“2020中考加油”,是某个考生的笔迹;储物柜里压着旧球衣,袖口磨破的地方,藏着当年夺冠的喜悦;更衣室墙上贴着泛黄的照片,老队员围坐在一起,笑得像个孩子。这些痕迹,都是时光的指纹。去年社区联赛,各小区组队厮杀,老人当教练,小孩当啦啦队,连楼下的便利店老板都免费送矿泉水。输赢不重要,重要的是聚在一起的热闹。就像张大爷说的:“这地方啊,装着我们的青春,也装着我们的晚年。”
当夕阳把体育场的轮廓染成金红色,当最后一缕风穿过看台的缝隙,我们知道,这不是结束,而是新的开始。万州体育场是起点,也是终点。有人从这里出发,走向更大的赛场;有人在这里停留,把岁月熬成故事。它像一棵树,根须扎进城市的土壤,枝叶伸向每一个渴望热爱的灵魂。当我们抬头看它,看到的不仅是一座建筑,更是一个城市的勇气、团结与希望——那是属于万州的,永不落幕的体育史诗。
 
                    
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