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u酷游·巢湖体育场:风与热望交织的运动图腾
清晨六点的巢湖体育场还浸在薄雾里,老周蹲在塑胶跑道上,用湿抹布擦去昨夜雨痕。他掌心的茧子蹭过红色标线,像在和一位老友对话——这跑道陪了他三十年,从青涩的体育教师到如今的管理员,每一道划痕都藏着故事。


七点刚过,穿荧光绿运动服的大爷们已占满环形步道,太极剑的银光在晨光中闪烁;穿校服的中学生抱着篮球冲进场,鞋跟敲击地面发出清脆响声。老周抬头望了眼东边天际,巢湖的水汽正漫上来,把远处的姥山岛轮廓揉成淡墨色。“今天有市运会短跑预赛,”他对着对讲机说,“把音响调亮些。”
上午九点,红色跑道上炸开起跑枪声。十六岁的陈晓脚尖点地,像只离弦箭射出去,马尾辫甩出漂亮的弧度。她去年在这里摔断过锁骨,如今绑着护膝仍敢冲刺——终点线的红绸在她眼里,是整个世界的光。看台上,她的班主任攥紧拳头,喉结滚动:“上次骨折都没哭,这次必须拿金牌!”
晌午时分,阳光把草坪晒得发烫。一群孩子举着塑料桶跑过来,往草皮上浇水。领头的男孩擦着汗笑:“我爸说,这片草地养活了三代人。”他的爷爷曾在这里踢过业余联赛,爸爸则是八十年代的田径冠军,如今轮到他带着弟弟妹妹来浇草。水珠滚过草叶,折射出彩虹,像给大地戴了串项链。
黄昏降临,巢湖体育场换上霓虹外衣。广场舞队的音箱支在场边,《最炫民族风》鼓点震得地面发颤,阿姨们踩着节拍转圈,裙摆扬成一片花海。不远处,几个年轻人架起无人机,镜头对准跳广场舞的人群:“姐,头再抬点儿!我们要拍‘夕阳下的青春’。”其中一个姑娘不好意思地捂嘴笑,手机屏幕映着她泛红的脸颊。
夜里十点,足球场的灯还亮着。一群中年男人光着膀子踢野球,汗水洇湿球衣,贴在后背上形成盐渍地图。“传球!老李你愣着干啥?”前锋急得跺脚,守门员却扑倒在地,把球抱进怀里。“这球算我的!”他爬起来喊,惹得全场哄笑。远处看台上,卖烤肠的小推车飘来香气,老板娘吆喝着:“加辣不加?今儿最后两根!”
深夜十二点,老周关掉所有灯光。他站在空旷的体育场中央,听着风吹过看台的呼啸声。三十年来,这里送走过奥运选手,迎来过摇滚演唱会,也见证过无数普通人的欢笑与泪水。此刻,它像个沉默的巨人,收藏着城市的脉搏——那些奔跑的脚步、跳跃的身影、呐喊的声音,都是生命最鲜活的注脚。
巢湖体育场从不是冰冷的钢筋水泥。它是晨练者的呼吸,是运动员的心跳,是市民的烟火气。当风再次吹过,它会记得每一个在这里燃烧过的梦想,也会继续等待下一个,属于平凡人的高光时刻。
 
                    
留言: